边尘失瓯脱,赵璧归连城

边尘失瓯脱,赵璧归连城

诗句读音
赵璧归连城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hào bìguīlián chéng
边尘失瓯脱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biān chénshīōu tuō

边尘失瓯脱,赵璧归连城释义

【赵璧】见“赵氏璧”。

【连城】指毗邻的诸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亦有鬻繒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宋赵蕃《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之二:“俾公按连城,此责亦重矣。”清王士禛《兰溪丞徐君殉节诗》:“连城大帅竖降旛,独有微官死报恩。”2.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寄书赵王,愿以十五城易璧。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连城”指和氏璧或珍贵之物。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

【边尘】1.边地的尘土。唐岑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明冯梦龙《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清方文《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2.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新城太守孟达反,詔驃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唐戴叔伦《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清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从容歼小丑,谈笑静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瓯脱】1.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边为甌脱。”司马贞索隐:“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甌脱,土穴也。’”张守节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甌脱也。”明唐顺之《度潮河》诗:“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甌脱曲依泉。”清揆叙《鹰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脱供鹰坊。”2.指屯戍之人。《汉书·匈奴传上》:“其君长以下数千人皆驱畜产行,与甌脱战,所战杀伤甚众,遂南降汉。”3.边地;边境荒地。宋陆游《送霍监丞出守盱眙》诗:“空闻甌脱嘶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