笾豆牲牢,庭燎辉映
更新时间: 2025-10-21 07:49 出自古诗:乙卯仲春丁奠毕作王颂一首呈承祭之王颂曰
笾豆牲牢,庭燎辉映释义
【庭燎】照明的火炬。《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注:“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明宋濂《孔子庙堂议》:“古者朝覲会同与凡郊庙祭饗之事皆设庭燎,司烜共之,火师监之,其数则天子百,公五十,餘三十,以为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妃﹞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辉映】暎”。照耀;映射。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清二石生《十洲春语·攟馀》:“若翠鸞之佐丹鸑,辉暎并丽。”贺敬之《放歌集·放声歌唱》:“在这镰刀、锤头和五星交相辉映的旗帜下。”
【笾豆】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孔颖达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2.借指祭仪。宋苏辙《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章炳麟《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与周时赞大行
【牲牢】《诗·小雅·瓠叶序》:“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郑玄笺:“牛羊豕为牲,繫养者曰牢。”唐杜甫《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繫,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金元好问《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清昭槤《啸亭续录·王文靖》:“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