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原文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注释版
汴(biàn)水东流无限春,隋(suí)家宫阙(què)已成尘。
汴水:汴河。唐人习惯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宫阙:宫殿。这里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已成尘:已经成为断壁残垣。尘,尘土。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长堤:绵长的河堤。堤,河堤。愁杀人:把人都愁死了,形容过于发愁。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译文版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拼音版
【biàn hé qǔ 】【汴河曲】
biàn shuǐ dōng liú wú xiàn chūn ,汴水东流无限春,
suí jiā gōng què yǐ chéng chén 。隋家宫阙已成尘。
háng rén mò shàng zhǎng dī wàng ,行人莫上长堤望,
fēng qǐ yáng huā chóu shā rén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作者李益简介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 李益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