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
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释义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候】《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又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又《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又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又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又氣候,證候。又叶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 《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晨夜】1.清晨黑夜。《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唐柳宗元《代柳公绰谢上任表》:“肃恭休命,晨夜趋程。”《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雅克特穆尔率诸将……晨夜兼程,至於卢沟河,呼喇台闻之,望风西走。”2.古指司旦之鸡和司夜之鹤。《淮南子·说山训》:“见弹而求鴞炙,见卵而求晨夜。”高诱注:“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见其卵因望其夜鸣,故曰求晨夜。”
【骑】《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跨馬也。《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奇寄切,音芰。義同。又《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又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又旄頭騎
【驿】《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玉篇》譯也,道也。《增韻》今之遞馬。又傳舍也。《唐書·劉晏傳》初州取富人主郵遞,謂之捉驛。又《正字通》稱頌人曰驛其聲而吟之。又往來不絕曰駱驛。《後漢·郭伋傳》駱驛不絕。又落驛。《書·洪範》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傳》驛,氣落驛不連屬也。又《詩·周頌》驛驛其達。《註》驛驛,苗生貌。又姓。本作,俗省作驛。互詳馹字註。
【驰】〔古文〕《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陳知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又《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又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又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又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又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水名。《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又溝涂也。《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註》涂容乗車一軌。又同塗。《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又堂涂也。《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又《玉篇》涂涂,露厚貌。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又石名。《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又《廣韻》直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