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泊云岛,倚棹念乡国

扁舟泊云岛,倚棹念乡国

诗句读音
倚棹念乡国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3zhào|zhuōniànxiāng guó
扁舟泊云岛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piān zhōu2|1yún dǎo

扁舟泊云岛,倚棹念乡国释义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棹】《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又《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又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乡国】。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2.家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扁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唐王昌龄《卢溪主人》诗:“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刘大白《秋之泪·西湖秋泛(二)》诗:“叶叶扁舟叶叶篷,掩映著一叶叶的斜阳,摇曳著一叶叶的西风。”编列众舟为一舟。犹方舟、维舟。汉徐干《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

【泊】《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枉渚。又水貌。《前漢·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又澹泊,恬靜無爲貌。《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又紛泊,飛走衆多之貌。《張衡·西京賦》霍繹紛泊。又漂泊,流寓也。《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泊,高橋羈旅。又與薄同。《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又《集韻》匹陌切,音拍。岶,竹密貌。或作漠泊。《王褒·洞簫賦》密漠泊以猭。又小波也。《木華·海賦》泊柏以迆颺。《註》泊,匹帛切。漢典考證:〔《張衡·西京賦》霍澤紛泊。〕 謹

【云岛】岛。北齐祖珽《望海》诗:“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唐杜审言《南海乱石山作》诗:“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明栗应宏《游五龙山》诗:“鹤梦通云岛,猨嗁下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