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
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释义
【伏腊】亦作“伏臈”。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唐顺之《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高祖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
【涟涟】不止貌。《诗·卫风·氓》:“不见復关,泣涕涟涟。”《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晨兴因报问龟儿>》:“因兹涟涟际,一吐心中悲。”《水浒传》第十一回:“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秧歌剧选·宝山参军》:“为什么提起二老泪涟涟?二老那爹娘死得惨。”2.引申为连绵不断貌。柳杞《好年胜景》:“果然,五道湾据点的黑马队的黑汉子逃不出他的计算,就在小雨涟涟的一个夜晚,他一下子收拾了两个。”
【别】〔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又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离忧】。《楚辞·九歌·山鬼》:“风颯颯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马茂元注:“离忧,就是忧愁的意思。楚地方言。”明刘基《感寓》诗之三:“稻粱日萧索,风雨徒离忧。”明陈子龙《丙子九日中同客宴集》诗:“众芳满眼不忍醉,萧条日月徒离忧。”2.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贞索隐引应劭曰:“离,遭也。”《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哀僕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王逸注:“言己不自念惜身之放逐,诚哀僕御之夫,坎然恚恨,以数逢忧患,无已时也。”3.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唐杜甫《长沙送李十
【怛怛】《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怛怛。”陈奂传疏:“怛怛,亦忧劳之意。”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