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

诗句读音
征棹倚芦洲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zhēng zhào3lú1
别筵铺柳岸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二十八翰
拼音: bié yánpū|pùliǔàn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释义

【征棹】“征櫂”。指远行的船。北周庾信《应令》诗:“浦喧征棹发,亭空送客还。”唐张旭《清溪泛月》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前蜀李珣《菩萨蛮》词:“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櫂遥。”宋赵抃《初入峡》诗:“险磧恶滩各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典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芦】《集韻》與芐同。或作,非。(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洲】《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渚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又《釋名》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詩·周南》在河之洲。又靈洲,漢縣名,屬北地郡。又《韻補》叶專於切,音朱。《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緹帷彌津,丹帳覆洲。 《說文》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

【别筵】的筵席。南朝梁庾肩吾《饯张孝总应令》诗:“别筵开帐殿,离舟卷幔城。”唐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诗:“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清黄景仁《减字木兰花》词:“别筵易醉,酒緑灯红都是泪。”汉

【铺】《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音。《說文》著門鋪首也。从金甫聲。《增韻》所以銜環者,作龜蛇之形,以銅爲之,故曰金鋪。《前漢·揚雄傳》排玉戸而颺金鋪兮。《註》鋪,門首也。又《廣韻》也,布也。《詩·周南序疏》賦之言鋪,直鋪今之政敎善惡。又《小雅·乃安斯寢箋》乃鋪席,與羣臣安燕以樂之。《大雅》鋪敦淮濆。《註》鋪,布也。布其師旅也。《禮·樂記》鋪筵席,尊俎。又病也。與痡通。《詩·周南·我僕痡矣釋文》痡,音敷。又普烏反。本又作鋪。又《大雅》淮夷來鋪。《傳》鋪,病也。又徧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

【柳】〔古文〕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又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又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又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