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量英武不足数,圣文神武双全才

比量英武不足数,圣文神武双全才

诗句读音
比量英武不足数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bǐ liángyīng wǔbù zúshù|shǔ|shuò
圣文神武双全才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六咍
拼音: shèngwénshén wǔshuāng quáncái

比量英武不足数,圣文神武双全才释义

【比量】唐李嘉祐《送舍弟》诗:“老兄鄙思难儔匹,令弟清词堪比量。”1.比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弰彊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唐元稹《当州京官及州县官职田公廨田并州使官田驿田等状》:“若是京官上司职田,又须百姓变米雇车般送,比量正税,近於四倍加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环顾中国,比量是非,断定他是阻碍新文化的罪魁祸首

【英武】英俊勇武。《晋书·何无忌传赞》:“安成英武,体兹忠烈。”《新唐书·太宗纪》:“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清周灿《韩蕲王碑》诗:“鄂王英武庶其匹,时危协力扶王室。”蒋光慈《在黑夜里》诗:“你那两只大眼放射着勇敢的光明,你的神情证明你是一个英武的少年。”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二章:“他们虽然满身泥土,但都扎着皮带,把腰杀得细细的……显得十分俐索英武。”2.英俊勇武的人。宋苏轼《叶嘉传》:“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似此生存真不易,古来英

【不足】1.不充足,不够。《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餘矣。”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唐韩愈《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孟坚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圣】《廣韻》《集韻》苦骨切,音窟。《說文》汝潁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揚子·方言》圣圣,致力無餘功貌。○按从土从又。會手把土義。亦作。《字彙》古壞切,音怪,非。又《同文舉要》入又部,訓居也,循也。今作在,合在圣爲一字,因俗怪字作而誤。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神武】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繫辞上》:“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叡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宋书·武帝纪上》:“若刘公自率众至豫章,遣鋭师过岭,虽復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清姚鼐《雄县咏周世宗》:“五朝庶见真神武,再世

【双全】两方面俱完备。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春秋》褒贬例,名器重双全。”唐张籍《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探幽皆一絶,选胜又双全。”《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等才貌双全的一个安公子,他还恐怕我有个不愿意。”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又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質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