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诗句读音
日暮徐徐归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rì mùxú xúguī
敝庐既不远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bì lújìbù|fǒuyuǎn|yuàn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释义

【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交河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

【徐徐】迟缓;缓慢。《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高亨注:“徐徐,迟缓也。”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前蜀李珣《女冠子》词:“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絶来书。”杨朔《泰山极顶》:“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2.安稳貌;宽舒貌。《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徐徐,安稳貌。”成玄英疏:“徐徐,宽缓之貌。”唐萧颖士《江有枫》诗之五:

【敝庐】的房子。亦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晋陶潜《移居》诗之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牀席。”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序》:“予所居先人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典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