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
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释义
【拒】《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廣韻》捍也。《增韻》禦也。《論語》其不可者拒之。《荀子·君道篇》內以固城,外以拒難。又與距通。《廣韻》格也,違也。《玉篇》抵也。又《儀禮·少牢禮》長皆及俎拒。《註》拒讀爲介距之距。俎距脛中,當橫節也。又《集韻》句許切。《正韻》居許切,音舉。亦捍也。又《集韻》《韻會》果羽切,音矩。方也。《左傳·桓五年》鄭子元請爲左拒,以當蔡人衞人,爲右拒,以當人。又《周禮·大宰祀五帝疏》西方白帝白招拒。
【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侯幹切,同扞。《禮·祭法》能捍大患則祀之。又《禮·內則》右佩玦捍。《註》捍謂拾也,言可以捍弦也。又《史記·貨殖傳》燕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註》言如雕性之捷捍也。又《唐韻》《集韻》下赧切,音僩。捍摌,搖動也。又止也。又《集韻》戸版切,患上聲。義同。
【阻】《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俎。《說文》險也。《廣韻》隔也。《易·繫辭》德行恆以知阻。《詩·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又《商頌》罙入其阻。《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集韻》同岨。又《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爲險也。又《爾雅·釋詁》阻,艱,難也。《書·舜典》黎民阻饑。又止也。《讀書通》通作沮。《詩·小雅》亂庶遄沮。《禮·儒行》沮之以兵。《正字通》與阻同。又《左傳·隱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註》阻,恃也。《史記·秦本紀》阻法度
【城堑】“城壍”。1.护城河。三国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故其俗盖以洲渚为营壁,江淮为城壍而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陂水两分,一水自陂北,遶慎阳城四周城堑。”《宋书·谢惠连传》:“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2.城池。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诗:“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明何景明《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汉
【缤纷】1.繁盛貌。《楚辞·离骚》:“佩繽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后汉书·班固传上》:“红罗颯纚,綺组繽纷。”清刘大櫆《<皖江酬唱集>序》:“予唱汝和,无往不復,鏤氷斸雪,纂组繽纷。”2.纷乱貌。晋陶潜《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繽纷。”唐李山甫《惜花》诗:“一年今烂熳,几日便繽纷。”杨沫《永远难忘的友情》:“撒向我们身上的缤纷的玫瑰花瓣,像一颗颗炽热的心。”3.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汉张衡《思玄赋》:“私湛忧而深怀兮,思繽纷而不理。”清李渔《巧团圆·买父
【指】〔古文〕《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又《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又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韻》指
【瑕疵】玼”。1.玉的斑痕。亦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王建《求友》诗:“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玼。”宋司马光《稷下赋》:“荣誉,樵株为之蓊蔚;訾毁,珵美化为瑕疵。”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玉簪纤长如竹笋,细白似葱枝,温润有清香,莹洁无瑕玼。”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小小的瑕疵,不能掩了他那莫大的功绩。”2.谓指摘毛病。唐刘禹锡《口兵戒》:“玉櫝不启,焉能瑕疵?”宋沉括《梦溪笔谈·书画》:“熙(徐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工与诸黄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