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端倚伏讵可量,且原藩篱谨西蜀

兵端倚伏讵可量,且原藩篱谨西蜀

诗句读音
且原藩篱谨西蜀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qiě|jūyuánfān líjǐnxī shǔ
兵端倚伏讵可量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bīng duānyǐ fújù kěliáng|liàng

兵端倚伏讵可量,且原藩篱谨西蜀释义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又《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

【藩篱】1.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难。”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一:“折柳作藩篱,狂夫倘知避。”许杰《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2.边界;屏障。汉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江南是两浙之藩篱。”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木邦在耿马外,为耿马、孟定、镇康、孟连之藩篱。”3.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绪论》:“唯

【谨】《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几隱切,音卺。《說文》愼也。《玉篇》敬也。《廣韻》絜也。《增韻》毖也,專也,重也。《易·乾卦》庸行之謹。《書·盤庚》恪謹天命。《詩·大雅》以謹無良。《禮·月令》孟冬,命百官謹蓋藏。《史記·萬石君傳》丞相醇謹而已。《前漢·酈食其傳》舉大事不細謹。又嚴禁也。《荀子·王制篇》謹盜賊。又姓,見《姓苑》。又《字彙》渠斤切,音芹。與墐同。《禮·內則》炮取豚若將,塗之以謹塗。《註》謹當爲墐,聲之誤也。 《說文》本作。zdic.n

【西蜀】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唐杜甫《诸将》诗之五:“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羣材。”元揭傒斯《云锦溪棹歌》:“西蜀锦江那得似,西湖緑水更须怜。”典

【兵端】端。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宋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言倭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倚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汉班固《幽通赋》:“叛迴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唐李颀《别梁鍠》诗:“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明李贽《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汉

【讵可】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唐韩愈《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量】〔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又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