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合避贤抛内署,老堪为帅忝中军
| 诗句 | 读音 |
|---|---|
| 病合避贤抛内署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bìnghé|gěbì xiánpāonèi shǔ |
| 老堪为帅忝中军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ǎokānwéi|wèishuàitiǎnzhōng jūn |
病合避贤抛内署,老堪为帅忝中军释义
【病】《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音寎。《說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釋名》病,也。與正氣在膚體中也。又《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又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又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又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又辱也。《禮·
【合】《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
【避贤】犹让贤。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告退避贤,洁而且安。”《北齐书·文宣帝纪》:“静言大运,欣於避贤,远惟唐虞禪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抛】《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脬。《說文》棄也。《廣韻》擲也。又《唐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音砲。義同。又軍中以機發石曰拋車。《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紹軍中,呼曰霹靂車。《註》卽今拋車也。《唐書·高麗傳》李勣列拋車飛大石,所當輒潰。《集韻》別作。又《說文》或从手票聲。通用摽。詳摽字註。又《集韻》《韻會》《正韻》或作抱。詳抱字註。
【内署】府衣物的官署。《后汉书·殇帝纪》:“其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李贤注:“内署,掌内府衣物。”2.指翰林院。因院设宫禁之内,故称。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令狐相国自吴兴郡守授司勋郎中,未居内署,初与学士候对,便以为有宰辅之才。”宋欧阳修《谢对衣金带鞍辔马状》:“神都繁浩,常惧於旷官;内署凝严,遽叨於厕职。”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 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帅】〔古文〕《唐韻》所律切《集韻》《正韻》朔律切,音蟀。《易·師卦》長子帥師。《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于此。又循也。《禮·王制》命鄉不帥敎者以告。《註》帥,循也。又遵也。《前漢·循吏傳》蕭曹以寬厚淸靜,爲天下帥。《註》帥,遵也。又聚也。《揚雄·甘泉賦》帥尒隂閉,霅然陽開。《註》晉灼曰:帥,聚也。又《說文》佩巾也。《廣雅》巾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類切,率去聲。《廣韻》將帥也。《正韻》主也,率也,統也,領也。《周禮·夏官》二千五百人爲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爲旅,旅帥皆下大夫。《左傳·宣十
【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念切,音舚。義同。
【中军】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左传·成公十六年》:“欒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錡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2.称主将或指挥部。《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郑玄注:“中军,中军之将也。”唐李贺《贵主征行乐》:“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宋王明清《摭青杂说》:“门者命报中军,须臾中军传令召兼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