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
诗句 | 读音 |
---|---|
贫村才数家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píncūncái shù1|0|0 |
兵火有馀烬 |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bīng huǒyǒu|yòu4 |
兵火有馀烬 |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bīng huǒyǒu|yòu4 |
贫村才数家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píncūncái shù1|0|0 |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释义
【贫】〔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說文》財分少也。《爾雅·釋言》寠,貧也。《註》謂貧陋。《疏》貧者,無財也。《書·洪範》六極,四曰貧。《傳》困於財。《詩·邶風》終寠且貧。《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又《韻補》叶頻眠切,音騈。《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才数】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会﹞及壮,有才数技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陆绩﹞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明李东阳《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汉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兵火】战争造成的灾火。《汉书·王莽传下》:“衍功侯喜素善卦,莽使筮之,曰:‘忧兵火。’”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三:“兵火有餘烬,贫村纔数家。”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2.指战争,战乱。《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长安兵火之后,不知光景如何?”茅盾《子夜》十:“现在大局就愈弄愈复杂了。大江的南北都是兵火。”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刃切,音賮。《玉篇》同。詳字註。《左傳·襄四年》收二國之燼。《註》燼遺民。《吳語》安受其燼。《註》燼餘也。又叶咨辛切,音津。《詩·大雅》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傳》災餘曰燼。
【兵火】战争造成的灾火。《汉书·王莽传下》:“衍功侯喜素善卦,莽使筮之,曰:‘忧兵火。’”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三:“兵火有餘烬,贫村纔数家。”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2.指战争,战乱。《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长安兵火之后,不知光景如何?”茅盾《子夜》十:“现在大局就愈弄愈复杂了。大江的南北都是兵火。”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刃切,音賮。《玉篇》同。詳字註。《左傳·襄四年》收二國之燼。《註》燼遺民。《吳語》安受其燼。《註》燼餘也。又叶咨辛切,音津。《詩·大雅》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傳》災餘曰燼。
【贫】〔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說文》財分少也。《爾雅·釋言》寠,貧也。《註》謂貧陋。《疏》貧者,無財也。《書·洪範》六極,四曰貧。《傳》困於財。《詩·邶風》終寠且貧。《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又《韻補》叶頻眠切,音騈。《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才数】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会﹞及壮,有才数技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陆绩﹞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明李东阳《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汉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