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诗句 | 读音 |
---|---|
陶令负禾须自行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táo lìngfùhéxūzìháng|xíng |
豳公涤场不可失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五質 拼音: bīn gōngdí chángbù kěshī |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释义
【陶令】指晋陶潜。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元赵孟頫《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陶令饮,从人皆笑酈生狂。”毛泽东《登庐山》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负】《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又《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又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又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又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又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豳公】1.指周的祖先公刘。因其曾率周人迁徙豳地定居,故称。《诗·豳风·七月》唐陆德明题解:“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比叙己志,而作《七月》、《鴟鴞》之诗。”宋吕陶《蜀州重修大厅记》:“按古而求,盖豳公所由之风化。”后亦借指仁君或临难不苟的贤臣。唐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尚书门下崔侍郎》诗:“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2.《诗·豳风》有《七月》篇,首句云:“七月流火。”因代指七月。《宋书·律历志下》:“若冬至审差,则豳公火流,晷长一尺五寸。”
【涤场】“涤塲”。打扫场地。《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孔颖达疏:“十月之中,埽其场上粟麦尽皆毕矣。”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史贺星同轨,农歌稼涤场。”清杜岕《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吾儕野人辈,想见涤场福。”清陈维崧《莺啼序·兰陵邵子湘有画像五帧索予题词》词:“其一江村,涤塲纳稼,髣髴柴桑里。”一说谓涤荡。王国维《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诗·豳风》:‘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肃霜、涤场,皆互为双声,乃古之联緜字,不容分别释之……涤场即涤荡。”参见“涤荡”。汉
【不可】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前蜀韦庄《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櫟唁公於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范宁注:“言己已告鲁求纳君,唯意如不肯。”《史记·刺客列传》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