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
诗句 | 读音 |
---|---|
冰盘未荐含酸子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bīng pánwèijiànhán suānzǐ |
雪岭先看耐冻枝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xuě lǐngxiānkàn|kānnàidòngzhī|qí |
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释义
【冰盘】放置碎冰,上面摆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盘。夏季用以解渴消暑。唐韩愈《李花》诗之一:“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明何大复《苦热行》之一:“美人冰盘荐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清孙枝蔚《古别离》诗:“别君六月中,冰盘浸碧藕。”2.指大的瓷盘。宋王安石《书任村马铺》诗:“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举眼一看,楼中间掛着一张匹纸,上写冰盘大的二十八个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内堂小酌送来临,煖锅一坐冰盘四,三人入位坐安身。”3.喻指月亮。宋高观国《齐天乐·中秋夜怀梅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荐】《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爾雅·釋言》荐、原,再也。又《國語註》荐,聚也。又《小爾雅》重也。《廣韻》仍也。《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爾雅·釋天》仍饑爲荐。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又與薦通。《詩·大雅》饑饉薦臻。《說文》荐,薦席也。《六書正譌》俗作洊,非。漢典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言。 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
【含酸】怀着痛苦悲伤。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诗:“与子别山阿,含酸赴脩軫。”唐李远《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他时若更相随去,祗是含酸对影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考弊司》:“徘徊廛肆之间,歷两昏晓,悽意含酸,响肠鸣饿,进退无以自决。”邹韬奋《热血沸胜的时候》:“在这含酸茹苦的生活中……悲观颓废是无济于事的。”2.犹吃醋。《红楼梦》第八回回目:“比通灵金鶯微露意,探宝釵黛玉半含酸。”典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雪岭】积雪的山岭。唐卢纶《从军行》:“雪岭无人跡,冰河足雁声。”唐慧净《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碧野《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太阳在帕米尔的冰山雪岭上闪耀,四周是一片刺眼的白光。”2.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参见“雪山”。3.即今四川岷山。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叶葱奇疏注:“雪岭,即指此雪山,即今岷山。”借指四川境内。唐杜甫《对雨》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仇兆鳌注:“鹤曰:‘《九域志》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耐】《廣韻》《集韻》《韻會》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又《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又《集韻》《正韻》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東去聲。《說文》冰也。《禮·月令》孟冬,地始凍。孟春,東風解凍。《風俗通》冰壯曰凍。又《唐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義同。
【枝】《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又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又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縣名。《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