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
诗句 | 读音 |
---|---|
空留麋鹿身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kōng|kòng|kǒngliúmí lùshēn |
并失鹓鸾侣 | 平仄: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bìng|bīngshīyuān luánlǚ |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释义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麋鹿】麋与鹿。《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唐孟郊《隐士》诗:“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2.即麋。《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唐崔道融《元日有题》诗:“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清孙枝蔚《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诗:“东头重聚因麋鹿,原上相关有鶺鴒。”典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鹓鸾】1.比喻朝官。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鵷鸞粉署起,鹰隼柏臺秋。”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和林卿韵》词:“永别鵷鸞,已盟猿鹤,肯学周顒出草堂。”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六:“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参见“鵷鷺”。2.比喻贤者。唐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城池当要害之衝,寮寀尽鵷鸞之选。”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共喜鵷鸞归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3.唐时六厩之一。漢
【侣】《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徒伴也。《陸璣·草木疏》麟不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