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也不问,终不皴膝

病也不问,终不皴膝

诗句读音
病也不问平仄:仄 仄 平 仄
拼音: bìngyěbù wèn
终不皴膝平仄:平 平 平 平
韵脚:入五質
拼音: zhōngbù|fǒucūnxī

病也不问,终不皴膝释义

【病】《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音寎。《說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釋名》病,也。與正氣在膚體中也。又《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又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又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又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又辱也。《禮·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不问】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唐李商隐《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宋曾巩《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夏衍《不愁没有工作》:“但是上海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3.不管;无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元关汉

【终】〔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皴】《唐韻》《集韻》《韻會》七倫切,音逡。《說文》皮細起也。《玉篇》皵也。《梁書·武帝紀》執筆觸寒,手爲皴裂。又繪法。《湯垕書鑒》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又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又《字義總略》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獸項下縣肉也。胡皴乃牛項下垂皮,言其味薄也。又《蘇軾·龍眼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註》皴皮,指荔枝。

【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又《韻會》楯名。《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又齧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齧膝。《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漢典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 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