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从幻化,心地付头陀
鬓毛从幻化,心地付头陀释义
【心地】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唐寒山《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唐王缙《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2.宋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明高攀龙《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3.居心,用心。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头陀】“头陁”。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称首。”《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宋洪迈《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祕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説孙行者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清郑燮《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
【鬓毛】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宋刘过《水调歌头》词:“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鬢毛斑。”清顾炎武《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鬢毛侵。”清陈维崧《齐天乐·重游水绘园有感》词:“深悔重来,不来也省髩毛换。”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
【幻化】1.犹言变化,变幻。《列子·周穆王》:“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清歌雅舞,暂同於梦寐;广厦高堂,俄成於幻化。”清卓尔堪《海市歌》:“幻化穷奇造物意,天风猛烈吹平地。”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2.佛教语。谓万物了无实性。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唐寒山《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