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初谒郡,故事科童儿

鄙人初谒郡,故事科童儿

诗句读音
故事科童儿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gù shìkētóngér
鄙人初谒郡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二十三問
拼音: bǐ rénchūyèjùn

鄙人初谒郡,故事科童儿释义

【故事】1.旧事,旧业。《商君书·垦令》:“知农不离其故事,则革必垦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檜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3.典故。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

【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又《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又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又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又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又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

【童】《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又草名

【儿】《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又《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

【鄙人】1.指居住在郊野的人。《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杨倞注引杜预曰:“鄙人,郊野之人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2.鄙俗的人。《庄子·应帝王》:“﹝天根﹞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异时薄夫鄙人,皆洗心易德,务为忠厚。”清孙枝蔚《哭吴后庄》诗之一:“鄙人气渐衰,作客多忧虞。”3.自称的谦词。《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老残游记》第二回:“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沙汀《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

【郡】《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