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事关人智浅深,漆堪成器楮堪衾
诗句 | 读音 |
---|---|
鄙事关人智浅深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ǐ shìguān rén4qiǎn shēn |
漆堪成器楮堪衾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qīkānchéng qì3qīn |
鄙事关人智浅深,漆堪成器楮堪衾释义
【鄙事】1.鄙人之事。旧多指各种技艺与耕种等体力劳动。《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故多能为鄙人之事。”宋黄庭坚《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壠亩。”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三章:“皆熟悉工艺,多能鄙事。”2.指鄙俗琐细之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唐刘知几《史通·疑古》:“孔父截翦浮词,裁成《雅》、《誥》,去其鄙事,直云惭德。”《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然如此鄙事,不知大人何以知而问及?”
【关人】1.古代守关的官吏。《仪礼·聘礼》:“及竟,张旜誓,乃謁关人。”胡培翚正义:“关人之长,天子谓之司关,诸侯谓之关尹。”《逸周书·大聚》:“远旅来至,关人易资,舍有委。”2.动人;感人。唐李白《杨叛儿》诗:“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唐皇甫松《摘得新》词之二:“管絃兼美酒,最关人。”3.提取人犯。《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我奉淮安军捕衙门来扬州府关子关人,你敢锁我。”
【智】〔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義切,音置。同。或作智。《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經典相承作智。《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典或通用知。又姓。《廣韻》晉有智伯。
【浅深】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郭沫若《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燕赵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2.深厚。宋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漆】〔古文〕《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七。水名。《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又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又海名。《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又木名。《詩·鄘風》椅桐梓漆。又木汁可髤物。《書·禹貢》厥貢漆絲。又物之黑者曰漆。《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漆車,黑車也。又《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音切。祭禮之容。《禮·祭義》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 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成器】工具,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2.良器。《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郑玄注:“成犹善也。”3.成为器具。《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后因以比喻成为有用的人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算今年不上二十岁,年小小儿的,通不成器。”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在群臣面前,在范蠡、文种这样难驾驭、不能长居人下的大夫面前,站着我这样一个
【楮】《唐韻》《集韻》《韻會》丑呂切《正韻》敞呂切,音褚。《說文》榖也。《陸璣詩疏》幽州人謂之榖桑,或曰楮桑。荆、楊、交、廣謂之榖,中州人謂之楮。江南人績其皮以爲布,又擣以爲紙。《酉陽雜俎》葉有瓣曰楮,無曰構。又楮幣,卽鈔也。宋紹興初,軍餉不繼,造此以誘商旅。《周必大·二老堂雜志》近歲用會子,乃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爲楮幣,遂入殿試御題。又楮錢,祭祀用之。《法苑珠林》楮錢出於殷長史王璵,用以祠祭。又《崔豹·古今註》楮實曰任。又山名。《山海經》楮山多寓木。 《又唐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堵。木名。又
【衾】《唐韻》去金切《集韻》《韻會》袪音切,音欽。《玉篇》大被也。《詩·召南》抱衾與裯。《孟子》謂棺槨衣衾之美也。《疏》凡衾皆三幅。《鄭註》衾,單被也。《陳子昂詩》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類篇》作。《集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