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

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

诗句读音
两淮烟月五湖风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iǎng huáiyān yuèwǔ húfēng|fěng
碧玉长篙黄篾篷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bì yùcháng|zhǎnggāohuángmièpéng

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释义

【两淮】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高宗苍黄渡江,驻蹕吴会,中原、陕右尽入於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广西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中兴、西凉无得沮坏河渠,两淮两浙无得沮坏岁课。”元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畸民类鱼鱉,两淮大将犹熊虎。”2.指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明王鏊《震泽长语·食货》:“两淮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两淮

【烟月】亦作“烟月”。1.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唐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餘。”后蜀鹿虔扆《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宋秦观《望海潮·越州怀古》词:“汎五湖烟月,西子同游。”清孙枝蔚《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壚旁。”2.烟花风月。指风流韵事。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三百年守在孤坟,二十载还了烟月。”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陈隋烟月恨茫茫,井带胭脂土带香。”

【五湖】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藪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祐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碧玉】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晋王嘉《拾遗记·瀛洲》:“刻碧玉为倒龙之状。”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田汉《南归》:“﹝湖水﹞緑得像碧玉似的。”2.人名。南朝宋汝南王妾。北周庾信《结客少年场行》:“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3.人名。唐乔知之妾。一名窈娘。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周补闕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篙】《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廣韻》進船竿。《揚子·方言》所以刺船謂之篙。又《集韻》居號切,音誥。義同。 《集韻》或作。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篾】《廣韻》《集韻》《韻會》莫結切《正韻》彌列切,音蔑。竹皮也。《書·顧命》敷重篾席。《傳》篾,桃枝竹。《疏》篾,折竹之次靑者。《宋書·明帝紀》太妃乘靑篾車,隨相檢攝。《詩·韻輯略》蔓也。今蜀及關中亦謂竹篾爲蔓。又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李善註》篾,桃枝也。又小貌。《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江淮陳楚閒謂之篾。《註》篾,小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