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诗句读音
流漂八维蹉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七歌
拼音: liú piāobā wéicuō
簸顿五山踣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去五十候
拼音: bò dùnwǔ shānbó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释义

【流漂】四溢;泛滥。《汉书·沟洫志》:“东郡河决,流漂二州。”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2.随水流漂浮。《南史·谢述传》:“述奉纯丧还都,至西塞遇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

【八维】四方和四隅合称八维。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三间四表,八维九隅。”张载注:“四角四方为八维。”南朝梁沉约《光宅寺刹下铭》:“八维悠阔,九服荒茫。”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

【簸顿】1.颠簸。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2.犹簸弄,玩弄。宋李清臣《势原策》:“簸顿关纽,嬉弄机枢。”

【五山】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唐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