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复仇议原文

驳复仇议原文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驳复仇议原文的相关古诗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原文

丘山仰德耀,天路下征騑.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凝情江月落,属思岭云飞。会入司徒府,还邀周掾归。

柳州寄京中亲故原文

林邑山连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原文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原文

海上朱樱赠所思,楼居况是望仙时。 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原文

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原文

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 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 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谿窈窕入,石栈夤缘上。 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 堑峭出蒙笼,墟险临滉漾。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结构…

重赠二首原文

闻道将雏向墨池,刘家还有异同词。 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世上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叠前原文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原文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原文

早岁京华听越吟,闻君江海分逾深。 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 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 桂江日夜流千里,挥泪何时到甬东。

独觉原文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原文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风篁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