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释义
【亭伯】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黄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参见“亭侯”。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郡。解放后(1949年)设省,1954年撤销,与辽西省合并复设辽宁省。《史记·匈奴列传》:“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南朝宋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讯此倦游士,本家自辽东。”宋贺铸《丛台歌》:“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明王鏊《震泽长语·食货》:“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餘里,故有吏卒数千人,虏不能攻。”漢
【伯喈】邕的字。邕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灵帝时拜郎中。董卓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卓党死狱中。《后汉书·蔡邕传下》:“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孔融所创,有慕伯喈。”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典
【迁】俗遷字。(遷)〔古文〕拪《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音韆。《說文》登也。《廣韻》去下之高也。《詩·小雅》遷于喬木。又遷徙也。《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又移物曰遷。《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又變易也。《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又徙國曰遷。《周禮·秋官·小司》二曰詢國遷。《註》謂徙都攺邑。又徙官曰遷。《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又貶秩曰左遷。《
【塞北】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耿夔所破,遁走乌孙,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南朝梁江淹《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江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宋刘过《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清吴伟业《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江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