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诗句读音
博士非如吏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七志
拼音: bó shìfēirúlì
巍然道自居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wēi rándàozì jū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释义

【博士】的人。《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宋王巩《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英州、新州,此必有博士。”2.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晋置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宋苏轼《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闕,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吏】《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音利。《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又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又《五音集韻》神

【巍然】1.高大貌;高大雄伟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今世夫子庙塑像,巍然高坐,祭器乃陈於地,殊觉未安。”徐迟《火中的凤凰》:“留下的恰恰是铁琴铜剑楼,巍然独存。”2.形容名次、等级高。《儒林外史》第三回:“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参见“巍科”。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自居】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兵远鬭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南朝梁武帝《报侯景书》之二:“公但清静自居,无劳虑也。”唐温庭筠《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氷蘖自居,膏腴不染。”董必武《再为长句和毛主席诗韵》:“自居右首嫌人左,身立中间蔽己偏。”2.自任;自待。《后汉书·桓荣丁鸿传论》:“而佚(张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北史·于谨传》:“三老升席,南面冯几而坐,师道自居。”宋欧阳修《石守道墓志铭》:“先生自闲居徂徠后,官於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学,益以师道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