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诗句读音
伯仲三珠树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bó zhòngsānzhūshù
优为一世才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六咍
拼音: yōu wéiyī shìcái

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释义

【伯仲】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汉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前蜀杜光庭《虬髯传》:“问其姓。曰:‘张。’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清钮琇《觚賸·佞佛》:“魏里丁清惠公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珠】《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音朱。《說文》蚌之隂精。春秋國語曰:珠以禦火災,是也。《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稅珠,稅珠之次爲蔥珠。見續博物志。《書·禹貢》淮夷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优为】事绰有馀力。《礼记·文王世子》:“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孔颖达疏:“周公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典

【一世】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2.三十年。汉王充《论衡·宣汉》:“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唐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又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質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