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嵩山阳,何当从结好
诗句 | 读音 |
---|---|
卜筑嵩山阳 |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bǔ zhùsōngshān yáng |
何当从结好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hé dāngcóng|zòngjié|jiēhǎo|hào |
卜筑嵩山阳,何当从结好释义
【卜筑】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刘訏﹞曾与族兄刘歊听讲於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唐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檀溪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唐顺之﹞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餘年。”清赵翼《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汉
【嵩】〔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山阳】1.山朝南的一面。《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唐颜师古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阳,渡一小流,循山阳西北行三里,北逾过坳。”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2.汉置县名,属河南郡。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魏晋之际,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山阳讌,空此河阳别。”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山阳无俗物,郑驛正留宾。”3.见“山阳笛”。漢
【何当】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2.犹何妨;何如。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唐生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宋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3.犹安得,怎能。唐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瀘口南连蛮。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宋王安石《次韵答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
【结】《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