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烦鼻观偷馥郁,解使心俱清凉
诗句 | 读音 |
---|---|
解使心俱清凉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jiě|jiè|xièshǐxīnjùqīng liáng |
不烦鼻观偷馥郁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bù|fǒufánbí guāntōufù yù |
不烦鼻观偷馥郁,解使心俱清凉释义
【解】《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前漢·湯傳》支解人民。《註》謂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又《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
【使】〔古文〕《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 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漢典考證:〔《易·兌卦》悅以使民。〕 謹按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清凉】亦作“清凉”。1.寒凉;凉快。《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如无北向户屋,於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唐司空图《杨柳枝》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宋苏轼《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清黄周星《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緑,顿令烦暑化清凉。”老舍《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2.清静,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烦】《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樊。《說文》熱頭痛也。又《增韻》不也。《書·說命》禮煩則亂。又《玉篇》干煩也。《左傳·僖二十九年》敢以煩執事。又《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煩,勞也。又《左傳·定二年》嘖有煩言。《註》煩,言忿爭。又《增韻》悶也。《史記·倉公傳》病使人煩懣。又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鷛。《註》徐廣曰:煩鶩,一作番。《漢書·音義》煩鶩,鳧也。郭璞云:煩鶩,鴨屬。又地名。《戰國策》襲燕樓煩數縣。《註》樓煩,屬鴈門。又叶符筠切。《陳琳·大暑賦》料救藥之千百兮,祇累熱而增煩。燿靈管
【鼻观】观想法,谓观鼻端白。宋苏轼《和黄鲁直烧香》之一:“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宋黄庭坚《题海首座壁》诗:“香寒明鼻观,日永称头陀。”清林如璋《和村居杂咏》:“鼻观微参色相空,凉生苹末满亭风。”参见“鼻端白”。2.鼻孔。指嗅觉。宋陆游《登北榭》诗:“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鍊句成。”清许秋垞《闻见异辞·返魂奇事》:“昏沉中似有奇香透入鼻观,遂苏,渐次復原。”陈炜谟《狼筅将军》:“粼粼的风,送来一阵阵院子里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观,全身顿觉轻松多了。”3.以鼻闻之。宋朱熹《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贻同好》之二
【偷】《廣韻》託侯切《集韻》《韻會》《正韻》他侯切,透平聲。《說文》苟且也。《左傳·昭十三年》子產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又《禮·表記》安肆日偷。又《爾雅·釋言》佻也。《廣韻》盜也。《管子·形勢解》偷得利,而後有害,偷得樂,而後有憂者,聖人不爲也。又薄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之語偷。又叶容朱切,音余。《張衡·西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偷。我有嘉賔,其樂愉愉。聲敎布濩,盈溢天區。漢典考證:〔《爾雅·釋詁》佻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考證:〔《爾雅·釋詁》佻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馥郁】1.形容香气浓厚。后蜀顾夐《渔歌子》词:“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近年方以榠樝花悬酒中,不惟馥郁可爱,又能使酒味辛冽。”殷夫《春天的祷词》诗:“让我周遭飞跃些活泼玲珑的小鸟,竞放些馥郁的万紫花儿吧!”2.指浓烈的香气。元陈樵《雨香亭》诗:“氛氲入几席,馥郁侵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