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衮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

补衮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

诗句读音
如今重试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rú jīnzhòng|chóngshì
调羹手段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tiáo gēngshǒu duàn
补衮工夫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bǔ gǔngōng fū

补衮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释义

【如今】史记·项羽本纪》:“樊噲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唐杜甫《泛江》诗:“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丁玲《母亲》三:“曼贞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重】〔古文〕《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又《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又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又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又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又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

【试】《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詩去聲。《說文》用也。《博雅》嘗也。《增韻》探也,較也。《易·无妄》无妄之藥,不可試也。《釋文》試驗,一曰用也。《註》試,謂少嘗之也。《書·舜典》明試以功。《禮·緇衣》不試而民咸服。《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又《正韻》式至切,音翅。義同。又姓,見《姓苑》。又《集韻》設職切,音識。義同。通作式。又叶詩止切,音始。《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試叶止。又叶申之切,音詩。《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叶上裘,裘音渠之反。

【调羹】·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因以“调羹”喻治理国家政事。宋赵善括《醉蓬莱·魏相国生日》词:“补袞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老爷寿诞,小玉绣得一枝梅在此间,愿老爷为国调羹。”2.指宰相。清昭槤《啸亭杂录·本朝状元宰相》:“今七卿中,有潘芝轩世恩、胡希庐长龄、茹总宪芬、王司空以衔、姚阁学文田凡五人,皆有调羹之望焉。”3.调和羹汤。《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帝赐食,亲为调羹。”后多用作皇帝赏识臣下之典。明屠隆《綵毫记·湘娥思忆》:“文章献赤墀,甘泉紫芝。凌云辞赋世

【手段】1.本领;技巧。宋苏轼《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郑君知其俊敏,篤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因举禪语云:寸铁可杀人。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鎗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僱倩贫穷官人,在内炊爨烹飪,其手段高者,每月工食可须数两,而赏赐不与也。”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伊倒也很佩服这手段的细巧。”2.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秦牧《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3.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清黄钧

【补衮】1.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仲山甫补之。”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宋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逮事仁皇,备员諫省,容逆鳞之愚直,无补衮之嘉谋。”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功》:“一点丹衷期补衮,半生孝道成虚局。”2.唐代对补阙的别称。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尽知者。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司空为空土……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工夫】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唐杜荀鹤《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唐韩偓《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宋陆游《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赵树理《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梁启超《申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