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候关征满岁归,邑人徒尔挽行衣
| 诗句 | 读音 |
|---|---|
| 不候关征满岁归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bù|fǒuhòuguān zhēngmǎn suìguī |
| 邑人徒尔挽行衣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ì réntúěrwǎnxíng yī |
不候关征满岁归,邑人徒尔挽行衣释义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候】《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又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又《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又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又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又氣候,證候。又叶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 《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关征】1.关口所收之税。宋曾巩《任将策》:“汉超(李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有以事闻者,上即詔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辽以东京、平州旱蝗,旋以南京秋潦,暂停关征,以通山西糴易。”清郑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未论县紧赤,首欲繫粗税。其次问关征,再喜有邮递。”2.收税的关卡。宋陆游《上殿札子》:“吴蜀万里,关征相望。”
【满岁】1.一年,整年。汉王充《论衡·气寿》:“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儿,夭命而伤。使实不枯,亦至满岁,使儿不伤,亦至百年。”唐杜甫《树间》诗:“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唐李翱《疏改税法》:“一年水旱,百姓菜色,家无满岁之食,况有三年之蓄乎?”宋陈师道《别乡旧》诗:“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2.任职期满。《汉书·尹翁归传》:“以高等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职劳可举,德懋宜升,不俟踰时,寧拘满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三年》:“朝士迁
【邑人】1.封地上的人。《易·比》:“邑人不诫,上使中也。”《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诉之。”2.同邑的人;同乡的人。《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宋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自宋元至今,邑人义而祀之。”
【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又弟子曰徒。《論語》非
【尔】《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音邇。《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聲。此與爽同意。又《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又《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又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又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
【行衣】所穿的服装。唐李商隐《谢河南公和诗启》:“坐席行衣,分为七覆;烟花鱼鸟,置作五衡。”宋林逋《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天竺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清昭槤《啸亭续录·服饰沿革》:“燕居无著行衣者,自傅文忠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今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矣。”2.指穿行衣的人。唐韩翃《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诗:“蛮府参军趋传舍,交州刺史拜行衣。”明无名氏《节侠记·送别》:“浄、丑、外扮一冠服、一行衣、一野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