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罗湖石径斜,阴阴乔木锁烟霞
| 诗句 | 读音 | 
|---|---|
| 阴阴乔木锁烟霞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n yīnqiáo mùsuǒyān xiá  | 
| 步入罗湖石径斜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bù rù2hú shíjìngxié  | 
步入罗湖石径斜,阴阴乔木锁烟霞释义
【阴阴】1.幽暗貌。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牀溪水昼阴阴。”宋苏轼《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洗过了脸,我方走出房门,看看天气阴阴的,像要落雨的神气,一切皆很黯淡。”2.深邃貌。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3.犹隐隐。微痛貌。《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王冰注:“脾气主右,故右胠下阴阴然深慢痛也。”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一会家阴阴的腹痛似锥挑。”杜鹏程《在和平的
【乔木】1.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唐张乔《题友人林斋》诗:“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郭沫若《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2.《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赵岐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明高攀龙《
【锁】《唐韻》《正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瑣。《說文》鐵鎖,門鍵也。《集韻》鋃鐺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註》琅當,長鏁也。《班固·敘傳》繫名聲之韁鎖。《抱朴子·逸民卷》屈龍淵爲錐鎖之用。又《正字通》鎖子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杜甫詩》雨拋金鎖甲。 《集韻》或作鏁。
【烟霞】“烟霞”。1.烟雾;云霞。南朝齐谢朓《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明张居正《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2.泛指山水、山林。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
【罗】《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
【湖石】太湖的石头,多孔穴,宜于堆砌假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假山结构不恶,惟其石不类江浙所用之湖石。”
【径】《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又直波也
【斜】《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