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兰舟共漂泊,清明保事不还乡
诗句 | 读音 |
---|---|
不是兰舟共漂泊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bú shìlán zhōu4|1piāo bó |
清明保事不还乡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qīngmíng bǎoshìbù|fǒuhuán|háixiāng |
不是兰舟共漂泊,清明保事不还乡释义
【不是】1.错误;过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适间婆婆説你许多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茅盾《多角关系》九:“到底是谁的不是,一见面就吵嘴?”2.表否定判断。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宋苏轼《寄子由》诗:“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这儿呆着有危险。”
【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唐许浑《重游练湖怀旧》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宋李清照《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清龚自珍《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漂泊】或停泊。《太平广记》卷四○五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之滸有乌阳巨木,长百餘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明徐榜《济南纪政·杨化记》:“适有死人漂泊于氏之屋畔,众人视之,乃杨化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北归,復经洞庭,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人民日报》1970.3.28:“战艇在原地漂泊。”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
【明保】1.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言公当勉保予冲子也。”《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2.清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请求破格录用的,称为密保。《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