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苕溪厌看月,天涯有程云树凉

不是苕溪厌看月,天涯有程云树凉

诗句读音
不是苕溪厌看月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入十月
拼音: bú shìtiáo xī4kàn|kānyuè
天涯有程云树凉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tiān yáyǒu|yòuchéngyún shùliáng|liàng

不是苕溪厌看月,天涯有程云树凉释义

【不是】1.错误;过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适间婆婆説你许多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茅盾《多角关系》九:“到底是谁的不是,一见面就吵嘴?”2.表否定判断。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宋苏轼《寄子由》诗:“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这儿呆着有危险。”

【苕溪】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唐罗隐《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謫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漢

【厌】《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難,使之銷靡也。又《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又《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云树】树。南朝梁刘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唐王维《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明刘基《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2.高耸入云的树木。唐崔橹《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文徵明《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戴望舒《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明高启《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