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齿发变,旧闻尽遗失
不唯齿发变,旧闻尽遗失释义
【不唯】非因。《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2.不仅;不但。唐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滂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齿】〔古文〕《唐韻》《廣韻》昌里切《集韻》《類篇》《韻會》醜止切《正韻》昌止切,音。《說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牙,牡齒也。《字彙》上曰齒。下曰牙。《顏師古·急就篇註》齒者總謂口中之骨,主齰齧者也。《周禮·秋官·小司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又《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又《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又年也。又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
【发变】1.(身体)发育改变。《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呵,发变的我不认得了。”《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又过了几时,发变得红白烂绽的个学生,送到学堂读书。”2.膨胀变化。《元典章·刑部五·检验》:“復检官司不能即到尸前,以致尸已发变,不能復检。”《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大暑天气,看看那尸首发变起来。”
【旧闻】传闻。《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宋秦观《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黄侃《礼学略说》:“凡所称引,悉本旧闻,我无加损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2.泛指陈旧之说。宋曾巩《应举启》:“读圣人之经,未知大义;明当世之务,多泥旧闻。”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是不知今日万事皆当开一新纪元,不得援旧闻以相难。”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遗失】1.丢失;丢弃。《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北齐书·皮景和传》:“属寿阳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二三:“为了便于发现是否有信件遗失,从那个时候起,珊裳和明纯间的通信,都编了号码。”2.遗漏。《鹖冠子·能天》:“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大小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既显巖穴以求仁贤,无使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