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
诗句 | 读音 |
---|---|
不为摧伤改性灵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bù wéicuī shānggǎixìng líng |
静中犹见好仪形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ìng1|4yóujiàn hǎoyí xíng |
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释义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高诱注:“不为,不成也。”3.不算,不是。南朝宋颜延之《
【摧伤】;挫伤。汉蔡邕《伤故栗赋》:“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宋王安石《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清方苞《书<儒林传>后》:“汉兴七十餘年,自天子公卿皆不悦儒术,而诸老师尚守遗经,其并出於武帝之世者,皆秦汉间摧伤摈弃而不肯自贬其所学者也。”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今之僉人动言我民族歷史无有民权之习惯,以是而摧伤爱国志士之气。”2.谓伤痛之极。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隶释·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伤。”朱祖谋《<半
【性灵】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清秋瑾《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杨朔《望南山》:“在人们眼里,大南山似乎不是没有性灵的石头,倒像最知心知意的亲人,有什么酸甜苦辣的话,都可以对他说。”2.性情。唐元稹《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宋徐铉《病题》诗:“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3.智慧,聪明。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见好】《文明小史》第六回:“且説傅知府一到永顺,心上便想:前任做官,忠厚不过,处处想见好於百姓,始终百姓没有説他一个‘好’字,而且白白把官送掉。”2.犹好转。如:他心境一宽,病势也就见好了。
【仪形】1.仪容;形体。晋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德猷靡嗣,仪形长递。”李善注:“仪形,容仪形体也。”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明吴承恩《陌上佳人赋》:“吾今不暇悉其颜状、意态、风标、仪形。”2.谓画其形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温室,仪形宇宙,歷象圣贤。”李周翰注:“言於温室殿画天地之形、圣贤之象。”3.效法。《汉书·王莽传上》:“唯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周之盛。”颜师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