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浮云迹,烦君上笔端
不谓浮云迹,烦君上笔端释义
【烦】《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樊。《說文》熱頭痛也。又《增韻》不也。《書·說命》禮煩則亂。又《玉篇》干煩也。《左傳·僖二十九年》敢以煩執事。又《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煩,勞也。又《左傳·定二年》嘖有煩言。《註》煩,言忿爭。又《增韻》悶也。《史記·倉公傳》病使人煩懣。又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鷛。《註》徐廣曰:煩鶩,一作番。《漢書·音義》煩鶩,鳧也。郭璞云:煩鶩,鴨屬。又地名。《戰國策》襲燕樓煩數縣。《註》樓煩,屬鴈門。又叶符筠切。《陳琳·大暑賦》料救藥之千百兮,祇累熱而增煩。燿靈管
【君上】《荀子·不苟》:“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出媚君上,入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卤簿》:“人臣仪卫,亦得同于君上,则卤簿之名,不容别有他义也。”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主上要你等三十天,你能够逼迫君上吗?”参见“君主”。
【笔端】1.笔头。钢笔、毛笔等用以写字、作画的部分。亦泛指书画诗文作品。《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宋苏轼《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解如此用笔,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巴金《创作回忆录·文学生活五十年》:“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2.方言。犹笔直。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七章:“猫儿跳上白兰花树的草架上,笔端伸起一条尾巴,胜利的把都都瞪着。”李劼
【不谓】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陈奂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郑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2.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晋干宝《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3.不算作;不称为。清戴震《徐节妇传》:“徐氏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徐氏不祀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金氏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
【浮云】1.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会的顾虑,像是一片浮云,给一阵风吹得了无踪影。”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唐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
【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