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释义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悲伤】悲痛忧伤。《汉书·刘向传》:“书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晋成公绥《啸赋》:“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懌,悲伤摧藏。”《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养娘道:‘小姐你今番到人家去,不比在老爷身边,只管啼哭,必遭打駡。’月香听説,愈觉悲伤。”郁达夫《采石矶》二:“一想到现在的这身世,他就不知不觉的悲伤起来了。”漢
【不唯】非因。《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2.不仅;不但。唐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滂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欢乐】。《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唐顾况《弃妇词》:“家家尽欢乐,贱妾空自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唐太宗亦以降诞日,谓长孙无忌曰:‘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为欢乐,在朕翻成感伤。’”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来,是为了两家百姓的欢乐。”唐铙吹部七曲之一。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一》:“鐃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安,六、欢乐,七、太平。”懽樂:快乐。《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懽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汉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