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

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

诗句读音
彩笔动高兴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cǎibǐdònggāo xìng
瑶徽发幽思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áo huī1|4yōu sī

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释义

【彩】《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音采。《說文》文章也。从彡,采聲。《廣韻》光彩。《集韻》通作采。

【笔】《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漢典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

【动】〔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高兴】楼。《文选·张衡<西京赋>》:“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吕向注:“望北极星之高以起此楼也。”1.高雅的兴致。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宋司马光《和鲜于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2.愉快而兴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於放浪。”唐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诗:“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英烈传》第十七回:“伯温乘着高兴,只顾走进洞中。”老舍《龙须沟》第

【瑶徽】徽。徽,琴弦音位标志,多以金、玉或贝壳等制成。借指美琴。唐鱼玄机逸句:“綺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明高启《燕歌行》:“欲写忧思抚瑶徽,君今不在听者稀。”明何景明《十七夜月》诗之二:“灯前理鸣絃,瑶徽为谁识。”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幽思】1.深思;沉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汉王充《论衡·知实》:“心怀望沮,退而幽思。”2.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鬱之幽思。”宋司马光《和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郭沫若《落叶·第四十信》:“启发了我多少幽思,沸涌了我多少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