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
诗句 | 读音 |
---|---|
采桑锄麦皆结伴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3|4sāngchú4jiējié|jiēbàn |
儿童出门翁媪嗔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ér tóngchū ménwēng ǎochēn |
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释义
【采】《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又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又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又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
【桑】〔古文〕《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又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
【锄】《廣韻》士魚切《集韻》牀魚切,音鉏。《左傳·僖三十三年註》耨,鋤也。《釋文》本又作鉏。《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釋名》鋤,助也,去穢助苗長也。又《集韻》狀所切。與鉏同。鉏鋙亦作鋤鋙。
【麦】《正字通》俗麥字。(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又姓。《隋書》有麥鐵杖。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结】《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伴】《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儿童】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出门】外出;走出门外。《易·同人》:“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噲等为伍。’”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明李贽《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孙犁《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2.离开家乡远行。唐元稹《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常州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
【翁媪】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梁书·武帝纪上》:“遂使阉尹有翁媪之称,高安有法尧之旨。”宋陆游《道上见村民聚饮》诗:“家家了租税,春酒寿翁媪。”《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阴险狡猾的白骨精,先是变成天真的少女,后又扮做可怜的翁媪。”
【嗔】《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盛氣也。《玉篇》聲也。引《詩》振旅嗔嗔。○按今《詩·小雅》本作闐闐。又《廣韻》昌眞切《集韻》《韻會》《正韻》稱人切,音。《廣韻》本作瞋,怒也。《集韻》本作謓,亦作。《韻會》嗔本音田,至唐聲尚如此,今俗則以爲瞋嫌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