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诗句读音
正直不防身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èng zhíbù|fǒufáng shēn
猜嫌成谪宦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cāi xiánchéngzhé huàn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释义

【正直】公正无私;刚直坦率。《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蔡沉集传:“正直,不偏邪也。”《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宋苏轼《海市》诗:“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鐘。”郭沫若《雄鸡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顷襄王)的时代,正直的屈原更进一步遭受到迫害而被放逐。”2.指正直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3.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孔颖达疏:“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猜嫌】猜忌嫌怨。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乐羊,战国陪臣,犹赖见信之主以全其功,况唐虞之朝而有猜嫌之事哉!”唐司空曙《送郑明府贬岭南》诗:“猜嫌成謫宦,正直不防身。”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西人﹞入国不问禁例,入乡不知土俗,在租界外创办之事,亦不禀准当道而后行……是以猜嫌易启,动至激成巨案。”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

【谪宦】1.贬官另任新职。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三五:“岂知因謫宦,斑鬢入江湖。”明顾大典《青衫记·蛮素邀兴》:“相公为諫言忤旨,謫宦江州。”清吴伟业《送何省斋》诗:“谁云謫宦愁,老觉君恩最。”2.被贬降的官吏。唐皇甫冉《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诗:“湖上孤帆别,江南謫宦归。”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数琼岛,远来謫宦,飘蓬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