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章震耀,典礼具陈

采章震耀,典礼具陈

诗句读音
典礼具陈平仄:仄 仄 仄 平
拼音: diǎn lǐjù chén
采章震耀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cǎi zhāngzhèn yào

采章震耀,典礼具陈释义

【典礼】1.制度礼仪。《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后汉书·延笃传》:“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歷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宋司马光《稷下赋》:“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被品物,威加海隅。”《元典章·兵部三·铺马》:“为治之道必先信其赏罚之道,尤宜重其典礼。”2.指某些隆重仪式。《清史稿·礼志八》:“二月,文华殿成,举行典礼。”赵树理《登记》四:“隔了一天,区公所通知村公所,说小晚和艾艾的婚姻是模范婚姻,要村里把结婚的日期报一下,到那时候区里的干部还要来参

【具陈】备陈;详述。《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王乃叩首流血,具陈其实,乞冥府见曾为解释。”

【采章】。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杜预注:“采章,车服文章也。”孔颖达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唐元稹《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2.借指官吏。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3.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等传论》:“应氏

【震耀】。亦作“震燿”。1.雷声震动,电光闪耀。极言其威猛之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杜预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狱,以象类之。”《汉书·叙传下》:“靁电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则是效。”《后汉书·应劭传》:“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燿杀戮也。”2.震动,显耀。《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烈祖明皇帝躬征吴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唐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道德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