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兵骄子国,隐语大刀郎
| 诗句 | 读音 |
|---|---|
| 残兵骄子国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cánbīngjiāo zǐguó |
| 隐语大刀郎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yǐn yǔdà|dài|tàidāoláng|làng |
残兵骄子国,隐语大刀郎释义
【残】《廣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音。《說文》賊也。《詩·小雅》廢爲殘賊。《孟子》賊義者謂之殘。又《釋名》殘,踐也。踐使殘壞也。《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又《史記·樊噲傳》殘東垣。《註》謂多所殺傷也。又惡也。《書·泰誓》取彼凶殘。《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又放逐也,殺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揚子·方言》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音廩。或洛感反。又食餘也。《杜甫詩》殘杯與冷炙。又煑肉之名。《張協·七命》鷰猩脣,髦殘象白。《註》髦,髦牛也。殘白,蓋煮肉之異名。《崔駰·
【骄子】1.娇贵、宠爱之子。骄,通“娇”。《孙子·地形》:“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宋叶适《绩溪县新开塘记》:“故为之买田掘之,又为之买楗桩木石与之,如父母待骄子然。”邵燕祥《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线》诗:“我们是时代的骄子,伟大的后人的先人。”2.借指胡人。语出《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大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唐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明何景明《汉将篇》:“共看拔剑追骄子,自许弯弓射左贤。”
【国】〔古文〕囗囶圀《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
【隐语】1.秘密谈话。《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樗里疾,秦之将也,恐犀首之代之将也,凿穴於王之所常隐语者。”2.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类似今之谜语。古亦称“廋辞”。《汉书·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復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虀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修曰:‘此隐语耳。’”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大明》:“先是元帝召一术士问以国事。对曰:‘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刀】《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說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與刃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錢名。《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前漢·食貨志》利於刀。《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朱註》小船曰刀。《正韻》小船形如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