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诗句读音
迢递送斜晖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áo dìsòngxié huī
参差连曲陌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陌
拼音: cēn cīliánqū|qǔmò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释义

【迢递】遰”。亦作“迢逓”。亦作“迢递”。1.遥远貌。三国魏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唐欧阳詹《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明何景明《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清孙枝蔚《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章炳麟《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王统照《牧羊儿》诗:“故乡迢递。”2.指思虑悠远。明

【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又《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又《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又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

【斜晖】“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唐杜牧《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清龚自珍《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郭沫若《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汉

【参差】1.不齐貌。《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汉张衡《西京赋》:“华岳峩峩,冈峦参差。”唐孟郊《旅行》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2.纷纭繁杂。三国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唐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

【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曲】《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又《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又《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又《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又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又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又《集韻》顆羽

【陌】《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音貊。《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又市中街也。《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又《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又姓。見《正字通》。又《唐韻正》古音莫各反。《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又借作百。《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