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入众目,岩壑少行踪
苍翠入众目,岩壑少行踪释义
【苍翠】。南朝齐谢朓《冬日晚郡事隙》诗:“苍翠望寒山,峥嶸瞰平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叶圣陶《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陪衬的装饰。”典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众目】1.众人的眼睛。晋陆机《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唐张籍《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宋曹勋《远游篇》:“众目宝康瓠,明月难暗投。”2.指众人的眼前。茅盾《子夜》九:“我是没有秘密的。就像对于女人--假使荪甫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岩壑】溪谷。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唐卢纶《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明王守仁《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行踪】亦作“行踪”。行动的踪迹。唐曹唐《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簫管是行踪。”宋梅尧臣《送昙颖往庐山》诗:“苍翠入众目,巖壑少行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行踪为兄识破,抵赖不得了。”《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回书紧接上回,讲得是安公子一人落在茌平旅店遇见一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本领惊人,行踪难辨,一时错把他认作了一个来歷不明之人,加上一番防范。”秦牧《湘阴热浪记》:“十八股土匪,共五千多人,行踪飘忽,四出劫掠。”见“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