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

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

诗句读音
苍髯梳风音瑟瑟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cāngrán1fēng yīnsè sè
霜皮凝雪冰粼粼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shuāng píníngxuě bīnglín

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释义

【苍】〔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

【梳】《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疏。《說文》理髮也。《徐曰》梳之言導也。《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文選》作梳,《漢書》作疏。又《博雅》經梳謂之枃。《廣韻》櫛也。《釋名》梳,言其齒疏也。《唐書·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集韻》或作、。又《古音轉註》設竹切,音束。妝梳也。《劉禹錫·歷陽書事詩》容顏本南國,妝梳學西京。

【风音】。唐孟郊《寒溪》诗:“冰齿相磨嚙,风音酸鐸铃。”唐皎然《奉酬袁使君送陆灞却回期道寺院》诗:“高歌风音表,放舟月色间。”2.音讯。宋范仲淹《与蔡钦圣殿丞书》:“渐远风音,黯黯为恋。”《闻见前录》卷十引宋吕献可诗:“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廿年。”亦指书信。宋范仲淹《过长安醉别资政郑侍郎》诗:“故素几云在,风音莫猒频。”

【瑟瑟】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波斯国﹞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明沈德符《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2.指碧绿色。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蜀韦庄《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宋陆游《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3.象声词。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

【霜皮】皮。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仇兆鳌注:“霜皮溜雨,色苍白而润泽也。”唐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诗:“烟叶葱蘢苍麈尾,霜皮駮落紫龙鳞。”

【凝】《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止水也。又叶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

【雪冰】借指寒气。2.喻真情。清陈济生《怀友》诗:“中原避地餘瓢笠,玄夜怀人寄雪冰。”

【粼】《海篇》離珍切,音璘。水在石閒粼粼也。《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粼粼。《傳》粼粼,淸激貌。亦作磷。又《韻會補》良忍切,音嶙。隱粼川。 《篇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