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诗句读音
从今长作境中人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óng jīncháng|zhǎngzuòjìngzhōng rén
惭愧西湖敦夙夜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cán kuìxī húdūn|duìsù yè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释义

【从今】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宋郭应祥《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杜鹏程《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境】《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魯語》外臣之言不越境。《史記·諸侯王表》諸侯比境。《註》地相接次也。《前漢·地理志》開地斥境。 通作竟。

【中人】1.中等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汉书·食货志上》:“数石之重,中人弗胜。”颜师古注:“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冰心《到青龙桥去》:“﹝兵丁﹞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中人身材。他站起来,只到那稽查的肩际。”2.中等人家。《汉书·文帝纪赞》:“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颜师古注:“中,谓不富不贫。”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

【惭愧】亦作“慙媿”。亦作“慙愧”。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国语·齐语》:“是故大国慙媿,小国附协。”《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南史·孝义传上·韩係伯》:“隣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巴金《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唐王绩《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貰,惭愧酒家胡。”唐元稹《长滩梦李绅》诗:“慙媿梦魂无远近,不辞风

【西湖】“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1)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宋欧阳修《采桑子》词:“轻舟短棹西湖好,緑水逶迤。”参阅宋吴自牧《梦粱录·西湖》。(2)在广东省惠州市西,又名丰湖。宋杨万里《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潁水更罗浮。”(3)在河南省许昌县城外。金元好问《约严侯泛舟》诗:“风物当年小洞庭,西湖此日展江亭。”(4)在福建省福

【敦】〔古文〕《廣韻》《集韻》都昆切,音墩。《說文》作。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又《五經文字》敦,厚也。《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又《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又《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史記·歷書註》敦,盛也。又《揚子·方言》敦,大也。又姓。《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夙夜】朝夕,日夜。《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孔传:“言当早起夜寐。”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夙夜思念国家之用,寝而忘寐,飢而忘食。”唐柳宗元《为刘同州谢上表》:“庶当刻精运力,夙夜祗勤,上奉雍熙,旁流愷悌。”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臣愚夙夜忧国,统筹大局,思之至详。”2.谓日夜从事。《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孔颖达疏:“三事大夫无肯早起夜卧以勤国事者。”3.古地名。汉代称不夜县,新莽时改称夙夜县。故城在今山东荣成县不夜村。《汉书·王莽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