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催归棹,莺声为送人

草色催归棹,莺声为送人

诗句读音
莺声为送人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īng shēngwéi|wèisòngrén
草色催归棹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3sècuīguī zhào

草色催归棹,莺声为送人释义

【莺声】的啼鸣声。唐白居易《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琼英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清王韬《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又《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又《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又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归棹】櫂”。指归舟。唐王勃《临江》诗之二:“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唐徐彦伯《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明陈海樵《锦缠道·惜别》曲:“留宴罢,催归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