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相看复恻恻,行行送别重行行
诗句 | 读音 |
---|---|
恻恻相看复恻恻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cè cèxiāng kànfù |
行行送别重行行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háng|xíngsòng biéchóng xíng |
恻恻相看复恻恻,行行送别重行行释义
【恻恻】;凄凉。汉扬雄《太玄·翕》:“翕缴惻惻。”范望注:“鸟而失志,故高飞,飞而遇缴,欲去不得,故惻惻也。惻,痛也。”晋欧阳建《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中心酸。”唐杜甫《梦李白》诗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惻惻。”《花月痕》第四八回:“顾影自怜风惻惻,回头应惜步珊珊。”2.寒冷貌。宋周邦彦《渔家傲》词:“几日轻阴寒惻惻,东风急处花成积。”元赵孟頫《绝句》:“春寒惻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3.恳切。《后汉书·张酺传》:“张酺前入侍讲,屡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李贤注:“惻惻,恳切也
【相看】;共同观看。南朝梁简文帝《对烛赋》:“迴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唐杜甫《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宋杨万里《记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2.探望。宋范仲淹《再奏雪张亢》:“又进士黄通来涇州相看,与钱五十贯文。”3.对待;看待。宋沉俶《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寳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1.端详;观察。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陈医生﹞望望景武,又歪向左边,仿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送别】;告别。唐祖咏《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元张昱《赠沉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碧野《芦沟桥情思》:“据说芦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汉
【重行】谓不妄动,动必以礼。汉扬雄《法言·修身》:“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2.重予,重加。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四出:“如犯约束,重行治罪。”谓行列非一。晋左思《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1.谓再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飞鸟尚然兮况於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2.重新开始。鲁迅《野草·死火》:“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叶圣陶《夜》:“她重行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幽幽悄悄来报告恶消息时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