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风流久寥落,送行始复有诗篇
诗句 | 读音 |
---|---|
册府风流久寥落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cèfǔfēng liújiǔliáo luò |
送行始复有诗篇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òng xíngshǐfùyǒu|yòushī piān |
册府风流久寥落,送行始复有诗篇释义
【府】《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又《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又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
【风流】1.风流动或流逝。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风流云散”。2.风行;流传。汉苏顺《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於两汉,风流弥广。”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隋唐,风流已远。”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唐韩休《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寥落】;稀少。《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唐谷神子《博异志·崔无隐》:“渐暮,遇寥落三两家,乃欲寄宿耳。”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今人既寿矣,既富矣,而不康寧,以后子孙寥落,讼狱频仍,或水火为灾,或盗贼时发,则亦何取乎寿富哉!”2.衰落;衰败。晋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南阳、洛阳、晋阳、凤阳,今日寥落之区,昔日云龙风虎之地,地气随人气而迁也。”3.冷落;冷清。唐元稹《行宫》诗:“寥落古
【送行】1.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和他告别,看他离去。唐杜甫《新安吏》诗:“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汤镇臺﹞起程之日,闔城官员都来送行。”巴金《中岛健藏先生》:“昨天日本小说家井上靖先生经过上海回东京,我到机场送行。”2.犹饯行。《水浒传》第三二回:“宋江坚决要行,孔太公安排筵席送行。”《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明天上了岸,大人们一齐要高升了,一杯送行酒是万不可少的。”漢
【始】〔古文〕乨兘《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又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诗篇】总称。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清黄遵宪《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巴金《随想录》二四:“诗人可能把他火热的感情写成动人的诗篇。”2.比喻生动而有诗意的事物。魏巍《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是一首壮丽动人的、青春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