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遗憾登三寿,忽循优闲卧一丘
诗句 | 读音 |
---|---|
曾无遗憾登三寿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ēng|céngwúyí hàndēng sānshòu |
忽循优闲卧一丘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hūxúnyōu xiánwòyī qiū |
曾无遗憾登三寿,忽循优闲卧一丘释义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遗憾】1.犹遗恨。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仇兆鳌注:“《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元姚云文《摸鱼儿·艮岳》词:“便乞与媧皇,化成精卫,填不尽遗憾。”清孙鼎臣《与郭筠仙书》:“徒使忠臣藎士魂魄,遗憾千古耳。”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王瞎子毕生最大的遗憾,是他到蛤蟆滩以后,拾便宜‘买’得女人不够精明,生下的拴拴,没有他十分之一的机灵。”2.不称心;大可惋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然时有古今,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明叶盛《水东日
【登三】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李善注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咸五,下登三。”裴駰集解引韦昭曰:“咸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南齐书·王融传》:“习呼韩之旧仪,拜鑾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高祖以援疑拨乱,伏紫气而登三;太宗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
【寿】〔古文〕《唐韻》《集韻》承咒切,音綬。《說文》久也。凡年齒皆曰壽。《書·君奭》天壽平格。《詩·大雅》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左傳·僖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註》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董子繁露》壽者,酬也。壽有短長,由養有得失。《前漢·王吉傳》心有堯舜之志,則體有松喬之壽。又以金帛贈人曰壽。《史記·刺客傳》嚴仲子奉。黃金百鎰,爲聶政母壽。又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又地名。平壽,衞下邑。《左傳·昭二十年》衞侯在平壽,壽州古淮南,春秋吳楚蔡之地,戰國倂于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循】《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又《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又《廣韻》善也。又《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又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
【优闲】閒”。闲逸,安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北齐书·王昕传》:“王谓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得优閒。’”宋范仲淹《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所贵休官之人,不甚失所,劝臣下廉退之节,彰君亲存覆之仁,遂其优闲,免於穷困。”郑振铎《黄昏的观前街》:“大家都似躲在一个乐园中,在明月之下,绿林之间,优閒的微步着,忘记了园外的一切。”见“优闲”。
【卧】《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又《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又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一丘】“一邱”。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宋黄庭坚《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清顾炎武《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2.一座坟墓。宋范成大《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清赵翼《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汉上有坟人弔柳,漳南多塚客疑曹。”刘去非《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